扫描以上二维码,关注文物网,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。
记住密码
商 商后期 约公元前14——前11世纪 照面用具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 直径11.8厘米、边厚0.2厘米 镜身较薄,正面微凸,背面正中有一桥形钮,以钮为中心饰凸弦纹六周,弦纹之间填以密排的竖直短线。此镜形制、装饰风格与齐家文化青铜镜应存在传承关系。 目前,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共发现5面商代青铜镜,其中1面于1934年在侯家庄西北岗编号为HPKM1005墓...
商 商后期 约公元前14——前11世纪 盛食或盛水器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 高43.9厘米、口径54.5厘米、重32.9千克 盂一般作圆形,侈口深腹,有兽首耳或附耳。铜盂最早见于商代晚期。商和西周初大多为中型,西周中晚期多为大型,春秋时已极少见。
商 商后期 约公元前14——前11世纪 盛酒器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 高45.9厘米、口长径16.4厘米、足高13.2厘米、盖高13.2厘米、重16.7千克 此器由器盖与器身两部分组成,器身口内壁铸铭文“妇好”。整器为一站立鸮形,器盖置于鸮首后部,鸮昂首,歧冠高耸,“臣”字状目,小耳,钩喙,胸略凸前,双翅并拢,两爪粗壮,四趾抓地,宽尾下垂。器通体以云雷纹为地...
商 农具 河南省新安县玉梅水库出土 长23.3厘米、宽23.5厘米 传说神农氏时,断木为耜,楺木为耒。耒耜是木制的垦耕工具。新石器时代即把石耜作为掘土和翻地农具。耜比铲体形大,扁平锋利,多为长方形,也有舌形、桃形、梯形和椭圆形,两面刃。到了商代,石耜仍在农业上占有重要位置。
商 农具 河南省安阳市出土 长17.5厘米、宽7厘米 当时的石镰的长度多在10厘米以上,一般特征是拱背凹刃,刃两面磨制而成,多数后缘稍下垂,用来捆绑木柄。在安阳小屯北地的一个窑穴中,一次即发现了400多件石镰,这些石镰与青铜器、玉器和金叶等贮存在一起,说明人们对它的重视。这些石镰等收割工具,是殷墟遗址中出土最多的农具。由于镰刀的大量使用,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。
商 商后期 约公元前14——前11世纪 农具 1950年河南省安阳市四盘磨出土 长16厘米 早在新石器时代,石斧就是重要的砍伐工具或武器,一般都安柄使用。早期的石斧较厚重,晚期较规整。到了夏商时期,石斧仍在生产中占有主要地位。石斧一般为扁圆柱体双刃,在安阳等地出土过很多石斧。商代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还是石器和木器,再加上少量蚌器和骨器。显然当时人们已经开始使用青铜生产工具,但...
商 商前期 约公元前16——前14世纪 农具 河南省郑州市二里岗出土 长16厘米、宽6厘米 铜镢最早出现于商代。整个体形呈长方形,安柄的銎部有长方形和椭圆形两种,刃部有的是平的,有的呈弧形,刃角外侈。在郑州商代遗址中曾发现许多铸造这种工具的陶范,铜镢出土数量也比铜铲多。由于镢体大小不一,也有人认为镢就是斧、锛或斤,因其刃部较窄,便于砍削木材,应是一种木工工具。
商 商后期 约公元前14——前11世纪 农具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 长17厘米、刃宽8.8厘米 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裴李岗文化中已有石铲,商代则出现了铜铲,在殷墟遗址中曾出土十余把,仅妇好墓中就出土七把。大体分为4种类型:一、形体大而厚重,銎口有箍,通长约20厘米左右;二、比第一类小而薄,长约15厘米;三、铲身呈横长方形;四、刃角上卷,铲身及銎部都有花纹。前...
商 商后期 约公元前14——前11世纪 盛酒器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 通高60厘米、口长88.2厘米、口宽17.5厘米、重71千克 彝为盛酒器,流行于商代后期至西周早期,形制通常为纵短横长,有屋顶形盖,方腹或曲壁鼓腹,腹下为圈足。该方彝器型特异,形似两件方彝的联体,故名。口、腹、足、盖截面皆呈长方形,方唇,折肩,鼓腹,腹壁近直,腹两侧有对称的附耳。平底,长方...
五代十国 十国 南唐 照面用具 1957年安徽省合肥市姜妹婆墓出土 直径17.6厘米、厚0.3厘米 此镜背为素地,上铸“都省铜坊匠人房宗”及“官”字款。都省铜坊青铜镜背面一般有铭文三行,右方书“都省铜坊”四字,官字居中,左方为匠人署名,有的加入铸造月份文字。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所见匠人姓名有:倪让、倪谋、倪成、李遇、李成、汪训、谢昭、王典、房宗、张彦等。出土这种青铜镜较早的纪...
五代十国 十国 南唐 明器 1950——1951年江苏省江宁县李昪陵出土 高49.5厘米 俑高髻,脸部丰满,五官清晰,衣上罩云肩,袖口宽大,双臂左向,反胴而舞,姿态生动。李昪墓中出土数件女舞俑,与成都王建墓石刻所见乐舞伎衣着大致相同,西安、洛阳等地也有同式舞俑出土。 五代十国时,南唐统治今江西全省及安徽、江苏、福建、湖北一部分地区,在南方诸国中力量较为强大。其农业、手...
五代十国 十国 前蜀 门具 1942——1943年四川省成都市王建墓出土 高37.8厘米、兽面直径29.4厘米 兽面衔环,通体鎏金。底盘为龙首,上有角,怒目圆睁,露齿衔环,神态极为威猛。环为圆形,作两鱼吞珠的形象。 铺首是中国古代建筑物门上的构件,通常以铜、铁做成圆形底盘,上置门环,用来启闭门扉或叩门。其底盘一般制成兽面,多为椒图、饕餮、狮、虎、螭龙等凶猛兽类,兽口有...
五代十国 十国 吴 生活用具 1956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玉带河王氏墓出土 长17.8厘米、宽12.5厘米、高10.4厘米 此枕呈长方形,枕面中间稍凹,两端稍翘,釉色柔润,白中泛黄,四个侧面均有长方形开光,枕面刻划牡丹纹。造型朴素大方,刻划简单洒脱。 考古资料表明,在我国最古老的枕头是天然石块,后来开始使用初步加工过的石块,以后逐步扩大到使用其它材料来制作枕头,例如竹枕、...
嗅觉是只有人类才有吗?当然不是!自然界的动物,不管是在水里游的,地上跑的,还是天上飞的,它们的嗅觉功能甚至比人类还强大。它们是依靠什么来感知气味的呢? 对于人类而言,充满神秘色彩的嗅觉是如何工作的呢? 气味是摸不着也看不见的,但是我们的鼻子总是能感知到它们,并在大脑留下这些让我们身心喜悦的气味,甚至主动地去寻找这些美妙的气味。从古至今,周而复始,香文化在无声无息中孕育而生。 但是...
一百多年前,一场洋货风潮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形态,开启了我国现代工商业的转型与发展。各种中外观念的碰撞、娱乐方式的创新、商业市场的变革形成了鲜明的年代特色。昔时人们对身边的变化充满了好奇,更热衷于体验。辛亥革命后,男士剪掉长辫,梳起了小分头,穿起了洋服。女士的改良旗袍成为了经典文化符号。省城街头,在洋轿车和黄包车交会的瞬间,华侨用相机记录着文化交汇的美丽。太平馆(西餐馆)的斛光交错中,留声机悠扬的英文...
官方微信
官方微博